動詞 (verb)
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動詞是什麼,一開始了解動詞最好的方法就是用「視覺上有明顯的動作」來解釋,例如:你看書看到一半想上廁所,這時你會「站起來 stand」,然後開始「走 go」,然後「進去 enter」廁所,並「關上 close」門,也就是「站起來」、「走」、「進去」、「關上」都有很明顯的在動的感覺,這些單字也就是「動詞」了。例如本來從坐著然後到「站起來」就很明顯是在動了,然後「走」也是很明顯在動,「進去」也是明顯看到你進去了,「關上」門也是。但有的動作在視覺上是感受不到有很明顯動作的,例如我在「讀」書,「讀」也是一個動作,算是很平靜的在學習,只是動作幅度沒有很明顯,另外還有「想」也是一個動作,旁邊的人看不到你心理的狀態,但是你確實是做了「想」這個動作,所以動詞不一定是視覺上所看到的很明顯的動作,但「動詞」給人就是一個活的字詞的感覺。然而很多詞類常常從字義上確實是可以感受得出來的,我們拿前面的名詞「椅子」和這章節的動詞「走」,這兩個字對照來看,是不是「椅子」感覺就像一個名字,而「走」感覺就像是一個動作呢?
但在講動詞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句子?
所謂的句子就是一句話,而這句話最簡單的組成是由「主詞(S)」+「動詞(V)」所構成的,也就是:
S. + V.
那什麼詞類可以當主詞(S)呢?答案也就是我們上一章所學的「名詞」,一個句子,基本上就是由主詞(S)開頭再接動詞(V),但隨著動詞(V)的用法不同,所以才會有所謂的英文五大句型。如果你學會了動詞的用法,就可以寫出一個簡單的句子了。
所謂的「英文五大句型」是動詞的用法不同而衍生出來的,五大句型分別是:
1. 主詞 + 動詞
S. V.
2. 主詞 + 動詞 + 受詞
S. V. O.
3. 主詞 + 動詞 + 補語
S. V. C.
4. 主詞 + 動詞 + 受詞 + 補語
S. V. O. C.
5. 主詞 + 動詞 + 受詞 + 受詞
S. V. O1 O2
你可以發現上面五大句型中,固定是由S + V開頭,之後隨著動詞(V)的用法不同,而產生出不同的句型,所以動詞總共有五種,下面我們就開始介紹動詞(V)的用法吧。
那什麼是動詞呢?簡單的講,就是各種動作或一種行為、一種狀態。有時候光看定義可能體會不出來,等到使用動詞久了,才了解這些定義的意思,所以有些定義即使看不懂也沒關係,我們先學學動詞怎麼用吧!!
這五種動詞分為:
1. 完 全不及物動詞
2. 完 全及物動詞
3. 不完全不及物動詞
4. 不完全及物動詞
5. 授與動詞
上面乍看下覺得有點複雜,第1到4點其實就是「及物動詞」和「不及物動詞」各分為「完全」和「不完全」而已。
我們也可以知道上面的五種動詞,其實就是對應上面剛剛提到的五大型句。
1. 完全不及物動詞
完全不及物動詞,指的就是這個動詞動作不會觸及他人或物,也就是動詞後面不需接「受詞(O)」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了。
那哪些是完全不及物動詞呢?我們隨意舉個完全不及物動詞造句吧。
例如:
snore (打鼾)
> Jack snores.
(傑克打鼾。)
sing (嗚叫)
> The birds sing.
(鳥兒在叫。)
die(死掉)
> He died.
(他死了。)
上面這兩個句子就算後面不加受詞,也可以表達清楚句子的意思,就是所謂的完全不及物動詞,不需及物,就可以知道句子在表達什麼。
就是上面五大句型中的:
主詞 + 動詞
S. V.
2. 完全及物動詞
完全及物動詞,指的就是這個動詞動作會觸及他人或物,也就是後面需接「受詞(O)」,而受詞,一樣可以使用上一章所學的「名詞」來當「受詞」。
前面一直說及物及物,及物到底是什麼意思?及物就是:這個動作會觸及到他人或物,因為會觸及到他人或物,所以才要有受詞。
那哪些是完全及物動詞呢?我們隨意舉個完全及物動詞造句吧。
例如:
love(愛)
> Andy loves Mary.
(安迪愛瑪麗。)
like (喜歡)
> My sister likes dogs
.( 我的妹妹喜歡狗。)
know(知道)
> I know Jack.
( 我認識傑克。)
囉嗦一下,我們來解析一下第一句好了…
Andy loves Mary. > 因為Andy是名詞,所以可以當主詞,而且是名詞中的專有名詞,所以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外,前面不需要加a、an 或 the,後面也不用加s形成複數,love是完全及物動詞,所以後面一定要有一個受詞,這裡就用Mary這個名詞來當受詞,因為Mary也是專有名詞,所以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外,前面不需要加a、an或the,後面也不用加s形成複數(至於為什麼love要加s,我們稍後討論)。其它的兩句,你可以試著自已解析看看。
完全及物動詞,一定要加受詞,不然句子會不完整,不清楚想表達什麼,例如,第一句中,把受詞Mary拿掉的話,就變成 Andy loves.(安迪愛),愛什麼?所以是不完整的句子。完全及物動詞一定要加受詞。
注意:一個句子,無論如何,開頭的第一個字母,一定是大寫,而結尾一定要有句號。
有沒有發現,上面這些句子,就是五大句型中的:
主詞 + 動詞 + 受詞
S. V. O.
3. 不完全不及物動詞
不完全不及物動詞雖然他是不及物動詞,但是由於使用這個不及物動詞後,句子還是不清楚不完全,所以後面需要加「補語」,來補充說明主詞,而補語可以是「名詞」或「形容詞」。
那哪些是不完全不及物動詞呢?我們隨意舉個不完全不及物動詞造句吧。
例如:
look(看起來)
> She looks happy.
(她看起來很快樂。)
feel(覺得)
> Adam feels angry.
(亞當覺得生氣。)
are(be動詞)
> We are students.
(我們是學生。)
上面這三句的補語是「happy(形容詞)」、「angry(形容詞)」、「student(名詞)」。
解析一下第一句,she是代名詞,所以一樣是名詞,可以當主詞, look是不完全不及物動詞,所以後面需再加一個補語happy形容詞來補充明說主詞,這樣句子的意思才會清楚。
有沒有發現,上面這些句子,就是五大句型中的:
主詞 + 動詞 + 補語
S. V. C.
4.不完全及物動詞
不完全及物動詞就是,雖然是及物動詞,就算加了受詞,但句子的意思還是不完全,這時要多加一個「補語」來補充說明受詞,句子的意思才會清楚。而補語可以是「名詞」、「形容詞」、甚至是「動詞」等等…。
那哪些是不完全及物動詞呢?我們隨意舉個不完全及物動詞造句吧,例如:
select(選)
> We selected him mayor.
(我們選他為市長。)
find(發現)
> I found this thing interesting.
(我發現這件事很有趣。)
make(叫)
> They made Mary do it.
(他們叫瑪麗做它。)
上面這三句的受詞是「him」、「the thing」、「Mary」。
而補語分別是「mayor(名詞)」、「intersting(形容詞)」、「do(動詞)」。
來解析一下第二句好了,they為代名詞,所以一樣是名詞,可以當主詞,made是不完全及物動詞,所以加了受詞(Mary)後,受詞後面還要多加一個補語do這個動作,來補充說明Mary,但由於do是動詞做的補語, 所以一樣有動詞的特性,而do是完全及物動詞,所以後面就加了受詞(it) ,這樣句子的意思才會完整。至於要用什麼詞類做為補語,這要看這個不完全及物動詞而定。
就是上面五大句型中的:
主詞 + 動詞 + 受詞 + 補語
S. V. O. C.
5. 授與動詞
授與動詞這個動詞需要有兩個受詞,一個是「間接受詞」,一個是「直接受詞」
間接受詞:人
直接受詞:物
那哪些是授與動詞呢?我們隨意舉個授與動詞造句吧。
例如:
give(給)
> I gave Andy a book.
(我給安迪一本書。)
buy(買)
> Jack bought Mary a doll.
(傑克買給瑪麗一隻娃娃。)
第一句
間接受詞為Andy
直接受詞為a book
第二句
間接受詞為Mary
直接受詞為a doll
如果先接直接受詞,再接間接受詞,需與介紹詞 to、for、of 並用
例如上面這兩句
give(給)
> I gave a book to Andy.
(我給安迪一本書。)
buy(買)
> Jack bought a doll for Mary.
(傑克買給瑪麗一隻娃娃。)
解析一下第一句,I 為主詞,give為授與動詞,所以需要有兩個受詞,第一個受詞是Andy (間接受詞),另一個受詞是book (直接受詞),而book是名詞中的普通名詞,前面不是要加a、an 或 the,就是後面要加s形成複數,但因為這句話是強調一本,book音標是子音開頭的,所以加 a而不是加an 。如果直接受詞和間接受詞要互換,中間就必須加介系詞 to ,至於介系詞要用to、for 或 of 這是看用哪一個授與動詞而定。
就是上面五大句型中的:
主詞 + 動詞 + 受詞 + 受詞
S. V. O1 O2
💡 「授與動詞」也是一種「及物動詞」,只是他有兩個受詞。
💡 授與動詞之中的二個受詞中,為什麼「人」要稱「間接受詞」,而「物」稱叫「直接受詞」呢?我們以 I gave Andy a book. 為例子,當 I 要拿一本 book 給 Andy ,I 一定是先把書「直接」拿在手上,而當 I 把 book 拿給 Andy 時,Andy 是間接把 book 拿過去而非直接接觸到 I 的手,也就是 I 和 Andy 是間接接觸而不是直接接觸,所以才叫間接受詞喔。
看完五大句型後,你可能會有些疑問。
例如:
Andy loves Mary. 安迪愛瑪麗。
> love 為 完全及物動詞
She is Mary. 她是瑪麗。
> is 為 不完全不及物動詞
我怎麼知道哪個是「完全及物動詞」還是「不完全不及物動詞」呢? 因為love 和 is 後面都有加一個名詞啊,我怎麼知道Mary是受詞還是補語?我怎麼分辨呢?
is是不完全不及物動詞,所以他要加補語,來補充說明主詞,所以Mary在補充說明主詞的,可以說跟主詞有關聯,She = Mary,也就補語Mary就是主詞she。
而 love 是完全及物動詞,直接觸及到受詞Mary,而受詞和主詞不會有什麼關聯性,所以受詞Mary並不是主詞Andy。
這個觀念在「不完全及物動詞」和「授與動詞」也是一樣的。
例如:
I found this thing interesting. 我發現這件事很有趣。
> found為 不完全及物動詞
I gave Andy a book. 我給安迪一本書。
> gave為 授與動詞
由於上句不完全及物動詞的補語是interesting,是用來補充說明受詞,所以this thing = interesting,也就是這件事很有趣。
而gave是授與動詞,需兩個受詞,而第二個受詞並非補語來補充說明第一個受詞,所以Andy 不等於 book.
補充1:五大句型講解完畢,那你會有個疑問:我怎麼知道某個動詞是哪種動詞?例如:love 這個動詞。是完全級物動詞?還是完全不及物動詞?還是不完全不及物動詞?不完全級物動詞?授與動詞?
當你翻開單字書或是查網路字典時:
單字後面寫「vt.」 就是「及物動詞」
單字後面寫「vi.」 就是「不及物動詞」
但通常不會再細分是「完全」還是「不完全」
只要檢查一下他的句子結構,就可以知道是完全級物動詞、完全不及物動詞、還是不完全不及物動詞、或不完全級物動詞…
至於檢查的方法就是按照「動詞」章節的英文五大句型。
也有的只有寫「v」 ,單純只是要你知道這個單字是動詞而通常不會寫是哪種動詞。
至於「授與動詞」也是一種「及物動詞」。
補充2:不知你有沒有發現,我們上面有用了 I、you、she、they當主詞,那…他們到底是名詞五大類的那一類??是普通名詞嗎?專有名詞嗎?還是…
其實,這四個都是「代名詞」,就是可以代替第一章所提的名詞五大類。所謂的代名詞就是用來代替名詞的,跟名詞一樣,可當主詞、受詞或補語。
當然。代名詞不只有這四個而已,還有he (他)、we (我們)、 this(這個)、 that(那個)、 those(這些)、 those(那些)、 some(一些)、 one(一個),只要上網查一下就知道代名詞還有哪些了。
那什麼時候要用代名詞呢?這就跟文章前後文或是當時所處的情況有關。
例如:
Mary is a teacher.
She is also a novelist.
(瑪麗是個老師。她也是一個小說家。)
發現了嗎?第二句的she代替了Mary這個名詞,而不是寫Mary is also a novelist.
其實這不難理解呀,你在說中文時,也常常在用代名詞。
例如你說了這一段話:路邊有一隻「狗」,但我不喜歡「牠」。
第二句,你就用「牠」來代替「狗」,不會再提一次狗這個名詞了。
注意:I、he、she、we、they這些代名詞在句子做受詞的時候「會變形」。
I > me
he>him
she>her
we>us
they >them
例如:
You don't touch me.
(你不要碰我。)
補充3: 來談談,為什麼剛剛的句子,有的動詞要加 s ,有的加es、或 ies ?
其實動詞加 s、es、或 ies,你可以參考上一章「名詞」下面補充的名詞複數變化,規則是一樣的
那動詞為什麼要加 s、es、或 ies ?
這跟所謂的「人稱」和「時態有關」
什麼是人稱?例如有三個人在對話:
I (我)、we (我們) > 為第一人稱 (說話的人)
you (你、你們) > 為第二人稱 (正在聽話的人)
除了I、we、you,之外的其它被談及的人,都是第三人稱,如 she、he、they、dog、 boys、Mary等…
重點來了:只要是「第三人稱」而且「單數」而且「時間是現在式」,動詞要加 s、es、或 ies
例如:
I love dogs.
> 因為 I 是第一人稱,所以 love 不用加 s
You love dogs.
> 因為 you 是第二人稱,所以 love 不用加 s
They love dogs.
> 雖然 they是第三人稱,但卻是複數(有一個人以上),所以 love 不用加 s
He loves dogs.
> he 是第三人稱,而且單數,所以 love 要加 s
Andy loves dogs.
> Andy 是第三人稱,而且單數,所以 love 要加 s
以上句子的動詞的時態都是在「現在式」的條件下,才需做這些變化。至於時態的法用,後面章節會介紹到。
動詞已經講解完畢。我們來大量舉例一些句子,讓我們可以更了解五大句型的用法:
完全不及物動詞 (S. + V.)
> 以下句子都是由 S. + V. 組成
faint(昏倒)
> She fainted.
(他暈到了。)
die(死)
> He died.
(他死了。)
happen(發生)
> Something happened.
(有事情發生了。)
smile(笑)
> She smiles.
(她微笑了。)
cry(哭)
> I cry.
(我哭了。)
*有發現吧?完全不及物動詞後面都沒有加受詞。
(以上僅舉例部分完全不及物動詞單字。)
完全及物動詞 (S. + V. + O.)
>以下句子都是由 S. + V. + O. 組成
love(愛)
> I love you.
(我愛你。)
like(喜歡)
> They like you.
(他們喜歡你。)
dislike(不喜歡)
> They dislike you.
(他們不喜歡你。)
hate(討厭)
> We hate you.
(我們討厭你。)
enjoy(喜歡)
> He enjoys chocolate.
(他喜歡功克力。)
make(製作)
> I made a chair.
(我製作了一張椅子。)
kill(殺)
> She killed him.
(她殺了他。)
buy(買)
> Jack bought a desk.
(傑克買了一個桌子。)
have(有)
> Andy has two pens.
(安迪有兩隻筆。)
*有發現吧?完全級物動詞後面都要接受詞。
(以上僅舉例部分完全及物動詞單字。)
不完全不及物動詞 ( S. + V. + C. )
> 以下句子都是由 S. + V. + C. 組成
> 不完全不及物動詞後面需加「補語」,而補語可以是「形容詞」或「名詞」。
以「形容詞」為補語:
look (看起來)
> She looks beautiful.
(他看起來很漂亮。)
sound (聽起來)
> The song sounds good.
(這首歌聽起來不錯。)
taste (嚐起來)
> The juice tastes sour.
(這果汁嘗起來很酸。)
smell (聞起來)
> The food smells bad.
(這食物聞起來很臭。)
feel (感覺起來)
> I feel sick.
(我覺得不舒服。)
be (是)
> He is hadnsome.
(他很英俊。)
become (變成)
> The weather became cold.
(天氣變冷了。)
get (變成)
> Jack got mad.
(傑克生氣了。)
turn (變成)
> He turned mad.
(他變得傷心了。)
seem(似乎)
> She seems angry.
(她似乎很生氣。)
*有發現吧?上面這些不完全不級物動詞都以形容詞為補語
以「名詞」為補語:
be (是)
> She is a teacher.
(她是老師。)
become (變成)
> Andy became a teacher.
(安迪成為一位老師。)
seems (似乎)
> She seems a teacher.
(她似乎是一位老師。)
*有發現吧?上面這些不完全不級物動詞都以名詞為補語
以上這幾個不完全不及物動詞,補語為名詞、形容詞,所以又可叫做「連輟動詞」。而只有少數幾個可以同時使用形容詞或名詞做補語。雖然叫連輟動詞,但不管名稱是什麼,本質上就是不完全不及物動詞而已,所以不要被連輟動詞這種外號給嚇到了。
補充:以下不完全不及物動詞如果後面接 like(介系詞) + 名詞,翻譯為「…像」
look(看起來)> look like(看起來像)
sound(聽起來)> sound like(聽起來像)
taste(嚐起來)> taste like(嚐起來像)
smell(聞起來)> smell like(聞起來像)
feel(感覺起來)> feel like(感覺起來像)
例如:
The beef tasts like pork.
(這牛肉嚐起來像豬肉。)
(以上僅舉例部分不完全及不物動詞常用單字。)
不完全及物動詞 ( S. + V. + O. + C. )
> 以下句子都是由 S. + V. + O. + C. 組成
> 不完全及物動詞的受詞後面需加「補語」,而補語可以是「形容詞」、「名詞」、「原形動詞」、「現在分詞」、「過去分詞」等等。
> 不完全及物動詞有很多,在此舉例常用單字
由於補語為「形容詞」、「名詞」之前已舉例過,以下我們舉列「原形動詞」、「現在分詞」、「過去分詞」為補語的例子。
以「原形動詞」、「現在分詞」或「過去分詞」為補語:
*現在分詞或過去分詞都是動詞變化而成的。
see 看見:
I saw him drink an orange juice.
(我看見他喝柳橙汁。)
drink 原形動詞> 純粹說明他喝了柳橙汁
I saw him drinking an orange juice.
(我看見他正在喝柳橙汁。)
drinking 現在分詞> 強調當時他正在喝柳橙汁
I saw him killed.
(我看見他被殺。)
killed 過去分詞 > 使用過去分詞時,為被動語態。
*被動語態是什麼,後章會說明。
其它的不完全及物動詞還有:
watch (觀看)
look at (看著)
listen to (傾聽)
notice (注意)
observe (觀察)
perceive (查覺)
feel (覺得)
以上這幾個不完全及物動詞的動詞,又可叫做「感官動詞」,當感官動詞的補語為:
原形動詞 > 強調看到或聽到當時發生的事實。
現在分詞 > 強調看到或聽到當時正在發生的事實。
雖然叫感官動詞,但不管名稱是什麼,本質上就是不完全及物動詞而已,所以也不要被感官動詞這種別名嚇到了。
以「原形動詞」或「不定詞」為補語:
*不定詞指的是「to+原形動詞」
let (讓)
> I let him try it.
(我讓他試看看。)
have (叫)
> I had him study English.
(我叫他讀英文。)
make (叫)
> I made him study English.
(我叫他讀英文。)
bid (叫)
> I bade him study English.
(我叫他讀英文。)
get (叫)
> I got him to study English.
(我叫他讀英文。)
*不管補語是「原形動詞」、「現在分詞」、「不定詞」,由於這些補語都是「動詞」變化成的,所以他還是帶有動詞的詞性,如果該補語本身的動詞是及物動詞,就要接受詞或補語。
例如上面的: I had him study English. 這句是study這個原形動詞當補語,但是study本身是完全級物動詞,所以需要加受詞,而他的受詞就是English.
以上這些不完全及物動詞的動詞,又可叫做「使役動詞」,意思都是允許, 叫, 命令別人去做什麼事。使役動詞的補語通常為原形動詞,只有get 的補語為不定詞,雖然叫使役動詞,但不管名稱是什麼,本質上就是也是不完全及物動詞而已。
(以上僅舉例部分不完全及物動詞常用單字。)
授與動詞 ( S. + V. + O1 + O2 或 S. + V. + O2 + 介系詞 + O1 )
> 以下句子都是由 S. + V. + O. + C. 組成
> 如果「間接受詞(人) O1」與「直接受詞(物) O2」互換,則視授與動詞而定,中間要加 介系詞 for 、to 或 of。
以下列出常用的授與動詞。
介系詞用「to」:
give(給)
write(寫)
send(寄)
bring(帶來)
teach(教)
lend(借)
sell(賣)
tell(告訴)
介系詞用「for」:
buy(買)
sing(唱)
make(做)
介系詞用「of」:
ask(問)
例如:
I gave him a pen.
I gave a pen to him.
(我給他一枝筆。)
I bought him a pen.
I bought a pen for him.
(我為他買一枝筆。)
I ask him a question.
I ask a question of him.
(我問他一個問題。)
(以上僅舉例部分授與動詞常用單字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結:英文的五大型句都已經介紹完畢,你會覺得說,我看過的句子有的結構並沒有那麼簡單,而是很複雜,那是因為裡面多了很多修飾語,如形容詞、副詞等等,或是用連接詞相連等等的,以上的詞類,我們之後就會談到,而你就可以寫出一個更複雜的句子了。
如果您覺得我講的很不錯,可以參考我的FB粉絲頁或可以下列的電子書連結: